重拳出擊新華社發
  近日,交通部等10部門聯合出台了維修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劍指汽修市場的技術資料壟斷、配件渠道壟斷等,此舉能否堵住汽車維修“黑洞”?
  1、維修技術信息必須公開
  指導意見提出,到明年12月31日前,各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在售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對於新車型上市三個月仍未有效公開車型維修技術資料的,一律撤銷車型3C認證和有關公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副理事長蘇暉表示,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這對打破汽車售後市場的壟斷具有重要作用。雖然在整車經銷環節,汽車生產企業還會對經銷商和消費者保持強勢,但是對於維修與保養來說,維修技術信息的公開將實現市場的相對公平。關鍵是有關部門要嚴格監管,避免好政策落實不下去。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秘書長魏同偉說,國外普遍要求放開維修技術信息,並已形成市場慣例。國外有企業俱樂部,企業可以把具有知識產權的技術信息放在信息庫里,誰要用都可以花錢下載,所以企業也願意放開。
  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司長劉小明認為,從根本上打破汽車生產企業對於汽車後市場的人為分割和技術壁壘,各類維修企業均有機會獲得原廠技術支持,將夯實汽車維修行業發展的技術基礎。
  2、大力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
  指導意見提出,“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後市場提供原廠件和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後配件;允許授權配件經銷企業、授權維修企業轉售原廠配件。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商務信息中心郭勇說,由於廠家會給銷售商品牌授權,因此兩者之間地位是不對等的,廠商實際上是強制讓銷售商符合它的要求。這種模式是很不正常的,廠家不僅壟斷整車銷售,還壟斷了零部件渠道,造成消費者不得不接受這種定價高昂的服務,也造成了銷售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一些矛盾。
  著名律師邱寶昌認為,需要破除廠家對於配件的壟斷,只要符合標準,就應該允許其在市場上流通和銷售。汽車維修業的壟斷根源,在於《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裡面有過多的行政干預和壟斷保護,過多強調了廠家的利益而忽略了銷售商的利益,更忽略了消費者的權益。
  蘇暉表示,指導意見將讓不少“副廠件”有更大的空間,消費者選擇的餘地會更大。但從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來看,必須加強零部件市場生產、經銷等各個環節的監管,未來一定要保證各個環節的質量。汽車配件不僅要破除壟斷,也要防止魚龍混雜的情況出現。
  3、重塑汽修市場信任體系
  指導意見第一次提出“汽車後市場”的概念,意味著汽車維修市場面臨更大的轉型升級,從生產型服務業向消費型服務業轉型。
  劉小明認為,要真正實現轉型升級,綠色、誠信、人才培養一個要素都不能少,標準、質量、打假保優等環節更要註重。
  “今後,所有的汽修配件都要有統一編碼。統一編碼就像是零配件的身份證。”魏同偉說,目前汽修配件有標準,但各家標準不同。要強化質量認證,要做好每個配件的檢測認證標準,才能進入維修市場。
  魏同偉透露,目前行業協會正在抓緊和商標局商討設立“證明商標”,這種標示具有法律效力。從編碼到商標認證都統一標準。將來,所有的汽車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查詢到配件的生產環節,讓消費者更放心。如果有的汽修企業不貼統一標示,將來也沒法進入物流、商場、沒法出貨,以市場標準倒逼企業遵循統一標準。
  為了遏制“花錢買標準”等行業亂象,魏同偉說,引進國際權威性認證勢在必行,將來,汽車零配件市場也應該建立“汽車服務雲平臺”。
  (據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鏈接
  中外汽車維修
  “慣例”差別在哪
  從買車到維修與保養,4S店成為中國車主最常去、花費最多的地方,幾乎“壟斷”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但在歐洲汽車市場,消費者並不需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從維修地點選擇、零配件購買,一套完整多樣的售後市場體系,不僅讓消費者選擇權更大,優惠也更多。鮮明的對比,顯示出我國汽車維修行業增加開放度與競爭的重要性。
  記者在國內汽車經銷商採訪發現,4S店往往通過強制搭售“專用”配件或服務的方式,通過售後環節的壟斷賺取超額利潤,而這一方式甚至成為不少國內4S店特有盈利方式。
  首先,許多國內車主在汽車售後維修保養過程中,可能都會遇到4S店想方設法搭售配件或服務的經歷。
  “我一個朋友的車供電系統出了毛病,一到4S店就被要求更換蓄電池,結果後來一琢磨,可能是電池沒電了,但4S店連檢測都沒有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道出一個朋友的被宰細節,說明有的4S店利用所謂專業特殊的維修信息,對消費者實施壟斷式“服務”。
  其次,4S店“專賣”零部件的模式,從消費者身上又賺取了一大筆利潤。一些消費者掐指一算,發現一些進口或合資品牌汽車,使用4S店要求的進口配件價格,竟然是國產同級別配件價格的幾倍之多。賈新光認為,很多4S店能修理卻換件,能換零件卻換總成,這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另外,完全沒有透明可言的工時費也讓不少消費者大呼看不懂。有消費者告訴記者,通過找到其他正規修理廠,工時費幾乎要比4S店低50%至60%。
  而在歐洲汽車維修市場,獨立的零件批發商與獨立的修理商,讓車主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數據顯示,2012年,歐盟範圍內車齡在4年至6年之間的汽車,66%在授權車間維修,而30%選擇在其他車間維修。
  專家介紹,在德國車企授權獨立的機構對技師進行同等教育,對各類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汽車維修市場的開放度與競爭性。
  除此以外,歐盟要求技術信息清單公開,例如電子設備維修記錄、配件識別數據等,同時還要求公開多品牌通用工具製造商的全功能性專業信息。這些都成為降低消費者維修成本的重要因素,值得借鑒。
  (據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評論
  有破有立
  根治壟斷頑疾
  南辰
  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等10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一系列舉措劍指汽車售後服務領域的壟斷頑疾。
  應當看到,汽車售後服務領域的壟斷利益盤根錯節,主要包括零部件渠道把控、定價把控、工時費把控等等。但歸根到底,主機廠和4S店是在利用這些壟斷渠道達到一種“信任壟斷”:只有在4S店才能得到質量可靠的“正廠件”,只有在4S店修車保養才能享受三包。
  剖析這種長期以來存在的“信任壟斷”,與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歷程有很大關係。上世紀90年代,汽車4S店這種服務體系進入中國市場。在這之前,獨立汽車修理行業既不成規模,又沒有建立起良好的誠信體系。在這種背景下,汽車4S店這種正規且“高大上”的服務體系伴隨著車市井噴飛速發展。
  然而,多年來過高的汽車市場增速也掩蓋了汽車售後服務領域的壟斷弊端。我國已經進入汽車社會,在此背景下,必須及時打破汽車售後領域的“信任壟斷”。
  打破“信任壟斷”需要有破有立。分析10部門此次公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不得限制、干預消費者自主選擇維修企業和維修服務,不得以汽車在“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在2015年12月31日前,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已進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國產車型以及已獲CCC認證的國產及進口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打破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生產企業向汽車售後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後配件等。這些大力破除既有壟斷行為的舉措,會使汽車售後“信任壟斷”寄生的土壤逐漸消失。
  此外,10部門指導意見提出,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汽車維修配件追溯體系,保證配件供應渠道公開、透明;鼓勵發展第三方的汽車維修配件認證機構,強化配件質量和信譽保證;鼓勵連鎖經營,促進市場結構優化;加強行業誠信建設,營造放心修車環境等。這些舉措無疑著眼於立:通過對汽車維修行業誠信體系、連鎖品牌、人才體系等要素的塑造,建立起與4S店服務體系“平行”的可信任的後市場渠道,供消費者自由選擇。有破有立,雙管齊下,汽車售後領域長期存在的壟斷頑疾才有望被打破。
  (據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原標題:三大舉措 劍指汽車維修壟斷“黑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ppnznmyn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